專業(yè)的心理服務
平臺承諾 免費退改
人中心學派的基礎概念是來自人本主義心理學,羅杰斯的基本假設是人在本質上是可以信任的,也就是人有自我了解及解決自己的問題的潛能,不須治療師指導性的介入,并且只要他們能融入特定的治療關系中,就能夠自我引導邁向成長。但在現(xiàn)實的咨詢中,咨詢師在運用這個方法和來訪者開展咨訪關系的時候,因為在共情、積極關注的時候因使用不當,容易導致來訪者脫落。
研究發(fā)現(xiàn),脫落不僅會影響咨詢效果,還可能會導致來訪者的問題惡化,同時,也可能會給咨詢師帶來挫敗、擔心、憤怒、自責、自我懷疑等負性情緒。因為經常會有人把來訪者是否脫落來衡量咨詢師專業(yè)水平的高低,從現(xiàn)象上來說,這種判斷也有其合理性。因為一個咨詢師如果總是留不住來訪者,某種程度上也說明業(yè)務能力不太夠。那么在咨詢的過程中,尤其是咨詢初期,在運用個人中心療法開展咨訪關系時,咨詢師的哪些行為容易促發(fā)來訪者的脫落呢?
01 閑聊的陷阱——東扯西扯無幫助
心理咨詢過程中,尤其是在初次咨詢,咨詢師很容易陷入閑聊、缺乏方向的陷阱。
在開始進入真正的主題前,“閑談”可能看起來像是一種友善的開始,而且毫無疑問它有時候可以起到一種“破冰”的作用。
雖然不切題的閑聊可以讓人感到放松,但是過多的閑聊則可能沒有多大幫助。
在一項治療的研究中,會談中非正式的閑聊比例越高預示了來訪者的改變動機和返診率越低(Bamatter等,2010)。以人為中心療法強調以來訪者為中心,但并不是說來訪者想談什么就談什么。
實際上,咨詢師在談話過程中應該一直在通過自己有選擇的反應引導來訪者注意某些東西,比如當下的情感體驗。
以人為中心療法認為,產生心理困擾的基本原因是來訪者自我拒絕、否認或歪曲許多經驗,這些經驗包括Ta的情感或感受。
這些感受反映著來訪者的本性要求,但由于來訪者的價值條件化(即建立在他人評價基礎上的價值評價過程),而通過防御過程被歪曲和否認。
通過讓來訪者探索這些感受,重新體驗、認識它們,就能逐漸消除經驗與自我的失調。這里的探索可以包括觸及、體驗、識別、接受和表達等不同的環(huán)節(jié)。
02 聚焦的陷阱——過早定向無藍圖
在進入咨詢室時,每個來訪者帶著自己的議題。但很多時候他們不會一開始就直奔主題,甚至他們也處于混亂之中。
來訪者可能告訴你Ta的成績一直持續(xù)下滑,感到十分苦惱,但其實咨詢師發(fā)現(xiàn)這種情況可能跟Ta父母越來越糟糕的婚姻狀況有關。
很多議題都交織著來訪者的期待、擔憂和恐懼,這也很容易導致咨詢師在這些議題中毫無頭緒地打轉。如何理解這些議題以及如何與來訪者工作是每一個心理咨詢師面臨的挑戰(zhàn)。
在咨詢中,有些咨詢師會急切地想要尋找一個工作的話題或者找出來訪者“真正的”問題,這往往會陷入過早聚焦的陷阱。
這里的陷阱在于咨詢師堅持設法把來訪者引入談論他自己對問題的設想上,而沒有聽取來訪者更加廣泛的顧慮,這也容易導致來訪者可能會變得受阻或消極被動。
以人為中心療法的咨詢和治療過程既不以問題為中心,又不具有明確具體的目標,不以特定的策略、手段去追求某個問題的可觀察的改變,而是“以人為中心”,以整體改變?yōu)槟繕恕?/p>
它強調由來訪者主導治療過程,會談的主題和方向應交給來訪者掌握,由來訪者選擇。
咨詢師需要信任來訪者有能力主導治療進程,并且相信沒有咨詢師的指導性的干預,來訪者能夠更自由地自我探索,從而最大程度上獲益。
03 評估的陷阱——一言不合貼標簽
心理咨詢過程中,收集來訪者的大量信息是必要的,然而很多咨詢師和機構都會陷入評估的陷阱,比如李某是偏執(zhí)型人格障礙等。
在心理咨詢過程中,被標定患有某種心理問題會在來訪者心里喚起復雜且往往是消極的反應,例如負性自我評價、悲觀、抑郁,有時候還會誘發(fā)消極的“自我實現(xiàn)的預言”過程,使得問題惡化和復雜化。
與軀體疾病的治療不同的是,如果咨詢師不理解這個人,就很難對Ta的“病”進行治療,就會出現(xiàn)只見病不見人的情況。
以人為中心療法創(chuàng)始人羅杰斯曾明確反對心理評估和診斷,主要出于兩個理由:這種由一個人決定另一個人是否有病,是否正常的做法,會導致人際控制;每個人的內心感覺,只有來訪者自己最能夠接觸到(Rogers,1951)。
在以人為中心療法看來,不存在像精神障礙分類系統(tǒng)中一個個獨立的病種,適應障礙只有程度的差別而沒有種類的差別。
所有的障礙的根源都來自自我概念與經驗之間的不一致或失調。
個體無法通過防御過程使之與自我概念協(xié)調,而受到威脅的這個自我概念又在自我中具有重要地位,就會出現(xiàn)心理適應障礙。
內部紊亂最嚴重的情況是精神崩潰,整個精神結構解體,類似于精神分裂癥。紊亂程度稍輕的則表現(xiàn)為焦慮、恐懼和抑郁等情緒反應,類同于神經癥。
總之,心理適應障礙的共同的、基本的特征就是這個人不再能像一個正常人那樣有效地發(fā)揮其心理機能。
咨詢師最大的策略是把自己作為一種工具,把整個人投入關系中去,通過表達自己的真誠、關切、尊重和善解人意來協(xié)助來訪者找到屬于他的真正的自我思想、情感和行動方式,丟掉被價值條件化的自我概念和他人賦予的標簽。?
04 專家的陷阱——你的問題我做主?
在心理咨詢過程中,咨詢師往往容易高估來訪者需要被給予的信息和建議的數(shù)量。
咨詢師詢問一連串的問題不僅表達了“我是這里的主宰”的信息,同時還給來訪者設定了一種隱含的期待,即你一旦收集了足夠的信息時,你將可以提供答案,像醫(yī)生問診一樣。
然而,在心理咨詢工作中,這種“問題進—答案出”的專家角色并不是很適用。
而且,很多時候會使咨訪雙方感到失望,導致來訪者變得不再投入、感到挫敗和喪失動機。同時也會使咨詢師陷入一種困惑和挫敗的感覺中:“我告訴他們很多遍了,但是他們依然沒有改變!”
以人為中心療法反對教育的、行為控制的治療傾向,認為心理咨詢就像兩個人在跳舞,一個人隨著另外一個人在移動,雙方的合作和真誠互動貫穿始終。
來訪者有能力自己發(fā)現(xiàn)價值,發(fā)現(xiàn)問題,并有潛在的個人資源解決自己的問題。咨詢師應該把自己當做來訪者的“朋友”或“伙伴”,摒棄告訴來訪者什么好,什么不好的想法。
咨詢師在會談中能做的最好的工作就是創(chuàng)造一種氛圍,一種能夠讓來訪者不感到威脅和限制,能夠自由地感受情感、探索自我的范圍。
因此,咨訪雙方應該做脫去了角色面具的朋友,像一對結伴到內心世界進行“探索”的伙伴。
05 指責的陷阱——是非對錯引防衛(wèi)
在咨詢的初始階段,來訪者常由于對咨詢存在疑慮,無法確定咨詢師能否幫到自己,而且還要冒著自我暴露、被指責和被批評的風險。
如果這個問題沒有恰當?shù)乇惶幚?,來訪者的時間和精力將會浪費在沒有必要的防衛(wèi)心理上面。此時咨詢師需要對來訪者的這一部分情緒表示關注,適當時候進行澄清和處理。
羅杰斯認為:“個人的知覺世界是他的真實現(xiàn)實,只有個人自己才能真正地、完善地了解自己的經驗世界,旁人(包括治療者)永遠不可能像來訪者自己那樣好地了解來訪者”。
因此,初始階段,咨詢的結構化工作很重要。通過這個過程,咨詢師向來訪者說明、解釋、交代有關雙方在咨詢過程中反應定向的一些約定、規(guī)則和要求,并就來訪者與此有關的態(tài)度和情緒進行處理。 其目的是為咨詢關系確定一個框架,澄清并修正來訪者對心理咨詢和治療如何進行、來訪者和咨詢師分別擔任什么角色和責任的期望,以協(xié)助來訪者減少焦慮、做好準備,了解來訪者在咨詢過程中的內心沖突。一旦來訪者對咨詢有了清晰的了解,他們對指責的擔憂就會減輕。
作為咨詢師,我們都希望盡可能地避免脫落的發(fā)生。當我們在運用個人中心療法開展咨訪關系時,續(xù)采取開放的態(tài)度,但還需要使用一定的技巧和引導,讓來訪者放松而又有安全感,能夠圍繞核心問題開展交談,使其自我覺察,達到自我修復和自我實現(xiàn)的目的。
另因創(chuàng)作需要,個別圖片引用自網絡,若有侵權,版權個人或單位不想本網發(fā)布,可聯(lián)系作者或本站,我們將立即將其撤除
掃碼關注壹點靈官方微信公眾號
新注冊用戶回復【優(yōu)惠卷】可獲得50元傾訴優(yōu)惠卷1張
另外還有精華版測評資料、治愈群等福利可以領取
專業(yè)的心理服務
平臺承諾 免費退改
放心的隱私保障
全方位的隱私保障制度 放心咨詢
服務時間:早8:00-凌晨2:00
掃碼關注
壹點靈公眾號
關注公眾號
下載APP咨詢
熱線
APP
消息
公眾號